第531章 申请进行核试验
规则系学霸 by 不吃小南瓜
2022-7-22 21:22
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,赵奕就住在核所安排的接待公寓,并到核所和核专家们,一起探讨起核物理问题。
赵奕的目的是进行核物理的学术交流,以便补充自己在粒子物理领域的空白,顺带也能丰富一下知识广度。
但实际上,最开始他并不是和核专家们讨论核物理理论问题,而是被一大堆小组、部门、领导,邀请去看各种核所的项目。
核所对赵奕太热情了。
陈泽书院士每天都亲自接待,差点要二十四小时陪护,实际上,像是陈泽书这样,六十岁左右在一线岗位的院士,工作是非常忙碌的,但他推掉了大部分的工作,就专心陪着赵奕到处走、到处看,顺便讨论问题。
核所的其他人也差不多,比起接待反重力飞行器团队,他们的热情明显是上升了好几倍。
这主要还是因为赵奕的影响力,以及赵奕到核所做的事情。
赵奕只是过来了一趟,看了看输入屏蔽泵的设计,就解决了屏蔽泵的技术难关。
核所的人对赵奕佩服无比,都十分感慨‘名不虚传’。
他们自然会非常热情。
核所的领导层对赵奕非常热情,技术组的负责人,也希望带着赵奕看看他们的研究。
万一……
赵奕看上几眼就找出了问题,把碰到的技术难关攻克了呢?
这已经有先例了!
于是赵奕就接到了邀请,被热情的接待着去参观各种项目、设计,最开始还稍稍好一些,后来实在有些烦不胜烦,他干脆苦笑着直接说,“不可能看到什么难关,我就直接解决了呀!”
“我不是神仙,也别把我当神仙……我也只是普通人!”
赵奕强调了好几遍普通人,但效果并不怎么好,其他人都感觉,他针对项目、设计,随便说上几句,总是说到重点上。
最后还是核所的领导出面,一些项目的负责人,才带着遗憾走开。
只是短短几天时间,核所的人对赵奕有了新的了解,他们一直以为赵奕擅长的是数学,是理论物理,结果却发现赵奕在设计上更加天才,甚至可以说是个Bug,似乎无论什么样的设计、难点,到赵奕这里都可以轻松找出问题,然后针对性的解决问题。
赵奕倒是非常的谦虚,他解释道,“只是平时想的多一些,或者,是一种灵感吧!”
后来再去参观的时候,他干脆就不主动说什么了,只是过去看看,稍稍了解是一下。
在和核所的专家们,讨论核物理理论问题上,他的收获也是很大的。
陈泽书是国内最顶级的核专家,他对于核装置、核技术都非常了解,同时也对核物理理论,有很深厚的研究。
通过和陈泽书的交谈,赵奕了解到很多内容。
核物理学,直白说就是原子核物理学,是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物理学科。
这门学科也可以归在‘粒子物理’范畴内,但是核物理的研究和其他理论物理不同,是偏重于核能、核技术应用领域的。
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,核物理是非常重要的,对原子核的深入研究,帮助物理学家发现了短程的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,也就是强力和弱力,另外,宇称不守恒现象,也是核物理相关领域,是对传统的物理学时空观的一次重大突破。
粒子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核心,就是四种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它们之间可能的联系。
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。
但现实中,核物理被重视最主要还是在应用领域,也就是能创造出核能,不管是制造毁灭性武器,还是建造核设施提供新型能源,都是被世界所重视的方面。
核能,说复杂也很复杂,说简单也很简单,就只分为两种——
裂变和聚变。
在元素周期表中,铁元素是个重要的分水岭,铁元素拥有最高的比结合能,简单来说,就是原子核状态‘最稳定’,最不容易发生核重组。
为了获得更高的能量收益,轻核要通过‘聚变’来变成更重的原子核,重核相反是通过‘裂变’让原子核更轻。
这是两个研究方向,是两种不同的核反应。
理论上任何物质,哪怕是地上的泥土,在极端的环境下,都可能会发生核反应。
前提是‘极端环境’。
显然,地球上不存在像是恒星内部一样,超高压、高温的极端环境,绝大部分原子核稳定的元素,根本就没有发生发生核反应的可能,哪怕是强行创造出相应的环境,因为制造环境本身需要的能量太高,肯定也是得不偿失的。
所以核反应的主要材料,还是那些容易发生核聚变或裂变的元素。
这些基础的内容,赵奕早就了解过了,他知道的还更多,但是和真正的核专家讨论,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。
核专家看待这些问题,是站在微观物理、数学角度的,他们的讲解非常的高深,能说出很多的元素核变反应,还有确切的实验数据。
等等。
这些让赵奕收益匪浅,同时也产生一种了无奈,因为他所听到的内容,差不多就等于告诉他,“核反应只能从现有的理论入手去改进技术。”
实际情况,似乎就是这样。
核反应相关的理论,几十年都没有能再获得巨大突破,近年来发展的核物理理论、研究,最多就只是加深对原本理论的理解,让已有的核反应,变得更加的可控。
仅此而已。
这种提升可以用M国的航母核反应装置性能来描述,比如,几十年前,他们所建造的航母,能服役十几年不更换燃料。
现在最新建造的航母,能服役几十年不更换燃料。
这是进步。
但是,这种进步显然没有达到‘质’的飞跃,只是在原本的技术上获得提升,理论上并没有‘质’的突破。
赵奕和几个核专家讨论了几天,就有类似的感觉,一切都被说死了,核物理的研究,似乎就只能从现有的理论出发,去设计、完善相关的技术。
这是核物理研究?
不!
这是核技术研究。
赵奕一直都认为理论是最重要的,并且对此非常的肯定,而人类对微观世界、对宇宙的了解并不充分,甚至可以说,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。
理论可提升的空间很大,做理论研究再去研究技术,才是最正确的方向。
现在的核物理研究多集中在技术上,而不是去挖掘没有发现的理论,等于只是希望从技术上,追赶国际最先进追评,而不是真正去做研究。
但是……怎么挖掘呢?
晚上半躺在床上的时候,赵奕眉头紧锁的思考着,他不断梳理着过去的研究。
包括粒子的边界理论,对引力、强力的解析。
包括对空间的解析,神灵的密码列式。
也包括反重力的研究。
等等。
这些都可以说是他基于做出的理论研究,也都可以算作是粒子物理、理论物理。
核物理也是理论物理。
最开始是从实验角度出发,利用数学去推导微观世界所发生的现象,也使用数学的方式去做计算。
核物理属于理论物理的一种,只不过研究对象是原子核,而他之前的研究都是针对最微小的粒子和空间。
但是……
“原子核也处在空间中!”
赵奕思考着忽然眼前一亮,实际上来说,原子核依旧在‘有重量的粒子’范畴,只不过内部是大量粒子构成,有着强力、弱力的混杂而已,问题似乎变得很复杂,不考虑内部因素的情况下,也可以看做是空间排斥的‘大粒子’。
只要存在质量,就肯定会受到空间排斥,也就是产生引力作用。
那么……
“在失去空间排斥作用的情况下,核反应会怎么进行呢?”
现有的物理理论中,原子核是基于强力和弱力作用,但四大基本力充斥宇宙每一个空间,引力和电磁力肯定也会起到作用。
在之前的研究中,空间对2的n次方能量的排斥造就了强力,强力和引力也就实现了统一。
原子裂变或聚变的过程中,空间排斥也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,不管作用小到什么程度,也肯定会有作用……
“要不,试试?”赵奕忽然产生了兴趣。
他不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,但真正去实验试一试,也许就会有收获,总要比听着‘完全无解’的核技术理论,要有意义太多了。
……
两天后,赵奕回到了燕华大学,他回来的第一件事,就是向科技处以及高层打报告,申请进行机密性质的小核聚变和裂变试验。
这个申请让科技处领导层都有点蒙。
“核试验?”
“裂变实验、聚变实验……赵院士,这是要做什么?”
“不知道啊!怎么就突然打算做核试验了?”
“核实验,科技处也做不了主啊,批了也没用!”
类似的实验可不是能审批的,换做是其他的学者,肯定直接就被驳回,想研究核问题,唯一的通路就是进入核能研究所。
哪怕是在核能研究所,想要进行一次核相关的实验,也要一整个组一起论证,还要和许多部门包括军方协同,最后才能确定进行一次实验。
这还是最普通的实验。
如果像是‘原子弹’类似的重量级实验,就表示审批那么简单了,大规模的核试验,只能高层领导点头,才有可能进行下去。
赵奕以个人去的名义,打报告申请进行核试验,听起来就感觉怪怪的。
这份申请报告写的也不详细,似乎还牵扯到反重力问题。
科技处干脆把报告递交给了高层,他们可没有权利做这种决定,而高层领导早就知道消息了。
赵奕知道科技处无权决定,他只是‘象征性’的打个报告,毕竟名义上他只是个大学教授,申请做研究还是要科技处审批的。
同时,他也通过自己的渠道,把报告递交给了高层领导。
仅过了两天时间,赵奕就收到了消息,让他去一趟首都行政中心,会见一下相关负责的高层领导。
这次真的是非常重量级的实验申请,赵奕到了地方以后,发现高层还真是很重视,进的小会议室有好几个人等着,每一个都是重量级人物。
他们似乎是准备做‘三堂会审’。
赵奕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‘考验’,哪怕是做院士评选的时候,他进去都是被‘催着离开’的,而不是真正去做什么论述。
眼前就像是个‘申请面试’,他需要详细的说明自己申请的实验,最好是能说服会议室的高层们。
赵奕表现的倒是很淡然,他并没有紧张之类,而是坐下来轻松道,“我就直接说了,这个实验是临时想到的,在核所的时候。”
会议室的人不由得扯扯嘴角。
如果换做是其他人做项目申请报告,都会非常认真的做说明,肯定会说起实验有多重要,怎么也不会用‘临时想到’的形容。
临时想到?
一听就觉得不认真啊!
赵奕继续道,“简单来说,在反重力的区域做核试验。”
“我的理论中,任何带质量的粒子、物质,当然也包括原子核,都会受到来自空间的挤压。”
“这种挤压可以理解为是引力的来源。”
“原子核同样会受到空间的挤压。虽然原子核内部,主要是强力和弱力作用,但空间挤压无处不在,也肯定会起到一些微小的作用。”
“如果空间挤压大大减小,当然不会影响到稳定的原子核,但是,不稳定的原子核呢?”
“正在发生核聚变或裂变的原子核,都是不稳定的,而核聚变或裂变的过程中,失去了空间挤压的作用,也许就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。”
“我想希望能看到这种‘意外’。”
赵奕说的非常认真,之后却马上补充一句,“当然了,也许没有。”
他不会把话说死。
“这说不一定。”
“但我认为,即便只是存在极为微弱的可能性,也应该试试看!”